也门那点事儿,老特又把自己绕进去了
话说,最近中东不太平,加沙那边堵得水泄不通,也门胡塞武装也跟着凑热闹,堵上了红海里以色列的船。这下,老特坐不住了,立马下令空袭也门。说是为了“美国利益”,谁信呢?美国国内通胀都超过6%了,老特的支持率也跟着往下掉,这火得往外撒啊。再说,伊朗那边一直暗戳戳地支持胡塞武装,老特也想敲打敲打。
于是,一场大戏开锣了。“杜鲁门”号航母、B-2轰炸机、特种部队,海陆空齐活,轰炸目标直指胡塞武装的雷达站、导弹工厂和无人机基地。五角大楼的公关稿写得漂亮,“严重削弱”,“精准有效”,反正怎么好听怎么来。
可结果呢?也门当地媒体爆料,萨那的居民区也挨了炸,平民伤亡惨重。这“精准打击”听着怎么这么耳熟?2024年那次“误击”事件还历历在目呢。说好的“高科技”怎么就成了“高误伤”了?
更尴尬的是,轰炸完,胡塞武装该干嘛干嘛,封锁照旧,甚至还吹嘘自己击落了美军无人机。敢情这顿炸弹白扔了?老特的脸估计比锅底还黑。
其实,美军在红海的护航行动一直不太顺利。胡塞武装的无人机成本低得像地摊货,美军拦截一枚导弹却要花几百万美元,这账怎么算都亏本。美国海军高层也叫苦不迭,红海的压力比朝鲜战争时期还大,航母战斗群24小时待命,人困马乏。
说到底,还是老美的技术优势不灵了。以色列的“铁穹”挡不住胡塞的导弹,美军的“宙斯盾”碰上高超音速武器也抓瞎。航母战斗群看着威风,真打起来却笨手笨脚的,跟不上时代节奏。
那怎么办?搞大规模低成本无人机?高超音速武器又没完全成熟。派地面部队?老特自己定的战略收缩,这会儿打脸不太好吧。
这场冲突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现代战争的新逻辑:再强大的军队,也可能被“低成本饱和攻击”拖垮。胡塞武装靠着游击战术和可能来自伊朗的技术,把美军耍得团团转。老特想秀肌肉,结果却暴露了自己的软肋:打,烧钱;不打,丢脸。
这就像一个死循环,2024年护航行动失败了,现在又陷入了同样的怪圈。老美抱着航母和导弹这些老古董,怎么应对无人机和不对称战术的新挑战?
老特现在左右为难:全面升级,怕重蹈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覆辙;不升级,又咽不下这口气。怎么体面地脱身,真是个难题。
也门局势扑朔迷离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:老美的中东政策,真该好好反思一下了。
时代变了,大人。
